和朋友聊到了自己博客没有AI内容,他在考虑弄一个“无 AI 辅助博客宣言”,以及“只是辅助不是直接引用,含有AI 的内容能放 CC 协议吗?”,因为我也写博客,也有一样的困扰,我们就进行了一些讨论,本文基于讨论来构建。
cc协议:是互联网的知识共享协议的简称,很多人会在文章的顶部或者底部标注出来。
chatGPT出世之前,中文网络其实已经有很多垃圾文章了:
百度被约谈是怎么回事呢?百度相信大家都很熟悉。但是被约谈是怎么回事呢?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吧。
那么百度为什么会被约谈,相信大家都很好奇是怎么回事。百度被约谈,其实就是被约谈了。大家可能会感到很惊讶,百度怎么会被约谈呢?但事实就是这样,小编也感到非常惊讶。 那么这就是关于百度被约谈的事情了,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神奇呢?
看了今天的内容,大家有什么想法呢?欢迎在评论区告诉小编一起讨论哦。
大量为了骗点击的标题,和图文不符,或者正文根本没有东西,车轱辘话来回转。
而更糟糕的是,自媒体也是个坑,什么人都有,即便心是好的,文章的低劣也是事实。
想着:“从网上查资料推送一篇老年人夏天饮食注意事项的文章。” ,但是可能这个被查的“资料”,已经错误百出了。
从几个方面的观察来讨论
对日常文稿相关这一块其实冲击比较大,没有chatGPT之前“百度小编体”,“低劣化文章”已经大行天下了,又要造屎,但这个屎洗稿来的也好,都得靠人编,滥竽充数也得保证基本对的语句通顺。这种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瞎说,不验证,造谣,以讹传讹。
有了chatGPT,瞎编的更容易头头是道,真假搭配像模像样。稿都不用洗了,比如瞎编一养生小技巧。
这个时候,就取决于使用AI的人是否愿意去验证chatGPT给的内容,如果验证了,其实是好事,即便他最后文章不表明chatGPT,只要每一个涉及知识的地方他都在验证,最后公开。
那这种使用就是鼓励的,比如我写了这一篇:夏日养生谷物水, 结合了chatGPT来检索资料,但是成文大部分内容并不来自于chatGPT,但是chatGPT确实帮我开阔了思路,快速定位了来源。
个人视角的那种文章,或者有独特味道对的网文创作,反而chatGPT表现不行,怎么写都不如人类自己写。最多跟我讨论一下大纲结构,等于和一个时常提醒你要吃饭的人在一起吃饭。
关于这篇文章试图偷懒但失败的过程- chatGPT share
比如这篇文章绝大多数文本我已经写过了,让AI帮我整理一下,生成一篇文章。
然后结果我不满意,省略了我这篇文章最精华的发牢骚部分,以及举例子,层层递进说明观点的部分,搞得像个总结。
调整思路让它辅助我自己写,帮我考虑下大纲。
大纲一眼挺唬人的,但是细看:“呵呵,我都帮你写这么多了,你咋不开窍啊?”
但我想如果换个题材,比如“金钱重要还是爱情重要”这样的议题,他是能够生成很多的,因为有足够多的人类写过太多的文章,情感的模拟,例子的引入,都会趋于较高的水平。
技术这一块的中文文章,以前越是基础的内容,越容易找到错误的文章,既浪费了时间,还容易自我怀疑。如果再考虑到自身水平差,验证起来都很艰难,因为每一步别人的薛定谔态的经验都在不同程度的干扰你。
现在一个人真想搞懂技术,还真的能在chatGPT的对谈中去询问和验证,而且借此梳理出情景的关键点。
比如我写过的这一篇BL插件开发学习笔记-01,完全可以看作chatGPT完成了大量的代码,文章的结构更靠近我的思考路径,这是以往的博客编写中很难体现的。
所以真想学习的人用chatGPT反而让这个世界更好了,另外技术类的分享大多数也是希望能帮到别人,比如有一天,别人引用的chatGPT部分,我发现和我写过的一模一样,我会觉得有帮到别人。
注: 但不标注该部分由chatGPT生成,那就是抄袭了。
我:你知道 道法术器 这个概念?
chatGPT:
“道法术器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源于道家思想,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学术和实践领域。这个概念的核心在于从不同层次来理解和掌握某种技能或知识体系。具体来说:
- 道:是最高层次的理解,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和根本规律。道是一种超越具体技术和方法的哲理性认识,是对事物整体和终极意义的把握。比如在艺术领域,道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和哲学。
- 法:是指系统的理论和方法。法是在道的指导下,形成的具体操作规范和程序。法是中层次的理解,提供了实现“道”的途径和框架。比如在绘画中,法是绘画的理论体系和技法规范。
- 术:是指具体的技巧和手段。术是法的具体应用,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操作方法和技能。比如在绘画中,术是具体的画技和操作方法。
- 器:是指实际使用的工具和材料。器是最低层次的理解,是术的直接载体和实现手段。比如在绘画中,器是画笔、颜料、画布等具体的工具和材料。
大部分人其实是器&术上的问题,以前debug其实也都在这个层面面向Google解决问题,现在chatGPT确实更多充当了搜索引擎的角色。
注: 感觉跟写论文一样把所有对自己的一点点帮助的文章引用到自己debug文章的人很少,因为绝大多数人是没有经受过学术性写作的训练的。写作是一件自由的事,很多人写博客,即便是技术博客,参考也多是几十个网页里面对自己帮助最大的那几篇。
其实就是各种成系统成体系成规范的权威一点的文档/仓库/wiki/书籍。计算机本身行业也就几十年,知识可以说高度透明。
用chatGPT其实性质很像不花钱找了专家巨耐心讲解,结合术的辅助,我现在正反馈感觉好得上天,可以一直专注,太难得了。
我感觉没摸到边,但肯定算比较抽象形而上的东西,我还在术海和法海沉迷。
但道肯定不是chatGPT可以随便给的东西,如果有,chatGPT至少能生成出出《诡秘之主》同等水平的网文作品,换成英文那也得是《哈利波特》。
实际上造出法层次的内容都不太行,比如:针对comfyUI出一本详解怎么实现打造comfyUI的指南书籍。
毕竟,comfyUI是开源的,所有的代码可以看到,comfyUI是火热的,网络上讨论热火朝天。
你让作者来解析,或者技术栈和作者构成差不多水平以上的人来做这件事,能做。
但是这件事交给chatGPT,它做不到的。
我们聊回版权和署名问题。
正是因为chatGPT的来源全是别人的创作,因此技术类经验类的文章,写明chatGPT生成了哪部分,某种程度可以看作一种署名。
不如这么考虑:正是劣币驱良币的现实,利用chatGPT继续洗稿瞎编的人一直存在气焰嚣张。利用chatGPT把精力放在验证上,更高效积极的输出有自己思考脉络的文章来尽量“污染回来”,就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对抗了。
我测算过,一篇我自己有成长,内容也经过自己验证的技术博客,如果没有chatGPT,我遵照自己的思维脉络成文,逐步坚持验证,其实也能出一篇差不多的,但是时间至少会增长5—10倍,甚至20倍往上。
Win10 & AMD5700XT 试图使用comfyUI的尝试 | 整个过程时长 |
---|---|
用chatGPT | 6h |
没用chatGPT | 30+ |
尽管内容相对新,但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术的层面,甚至偏器。
还没开GPT-4套餐,用着chatGPT3.5+github issue,花费了6小时,如果完全按照我的脉络不用chatGPT,时间大概率会花费至少5倍。也就是30小时,这无疑是非常打击驱动的。
如果不记录任何的过程和思路,我感觉可能几个小时就自己解决了,但是我什么都没给这个互联网留下。
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搞的,但这个声明意味着:
重点梳理,增补删改了一些讨论中不太严谨的地方~哎,完全写自己的东西好难哦,感觉还是和chatGPT聊快乐得多。